重庆市江北区多措并举 多管齐下 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1-06-13 11:1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十一五”期间,江北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2009年以来,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检查组、国管局领导、国管局西南六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检查组先后到江北检查指导工作,高度评价我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有做法、有经验、有创新、有理论、有特色、有亮点,节能成效与经验受到了《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全国机关事务工作简讯》、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后勤网和江北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

(一)抓教育强化意识,切实营造公共机构节能浓厚氛围

针对公共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节能意识不强、习惯不良的难点问题,将工作切入点放在强化节约意识上,注重宣传的层次性、广泛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强公共机构及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营造了浓厚氛围。一是注重部署的层次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颁布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动员暨培训会,全面部署工作,并就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全区90多个处级公共机构的主要领导和联络监督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处级及其基层公共机构随即进行了动员部署。2009年以来,全区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已延伸至各基层公共机构,先后4次召开全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和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培训会,传达国家及市里的相关文件精神,通报区资源节约工作开展情况,部署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聘请专家对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监督联络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和节能知识讲座。二是注重宣传的广泛性。利用各类会议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广泛印发资源节约倡议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手册》和公共机构节能知识宣传杂志,在显要位置统一张贴节能标识和节能宣传画,在电视、报纸、简报、网络和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开展了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三是注重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区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现状和行业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在机关,资源节约警钟长鸣;在学校,资源节约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在社区,节能知识已占领宣传阵地;在镇上,闭路电视滚动播放节约知识。四是注重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开展征集节能“金点子”、征文比赛、书面知识竞赛、现场知识抢答、演讲比赛和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公共机构节能的活动载体。

(二)抓创新强化保障,切实构建公共机构节能长效机制

针对能耗的热点问题,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善于发现问题、客观分析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上,形成了责任明确、任务分解、规范运作、监督有力和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一是不断完善节能管理工作机制。200811月,成立了江北区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23个相关区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并坚持了区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责,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了综合管理部门对本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汇总情况的职责。在大部制改革中,机关事务管理局新增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职能,新设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各公共机构按照统一要求相应地组建机构、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人员,不断完善了全区主要领导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齐参与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织保障体系。二是不断完善计量统计分析机制。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的计量制度,统一了统计口径。各公共机构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能耗计量、统计工作,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建立了计量统计台帐。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了每周能耗分析的例会制度,对能耗数据进行核对、比较和分析。自《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实施以来,共召开例会30余次,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三是不断完善能耗公示报告机制。公务车辆管理推行单车核算、按月公示制度。各公共机构根据《江北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报送制度》要求,按季度报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和统计汇总表。四是不断完善节能规范管理机制。将节能工作纳入全面的制度建设之中,逐步健全了公务车辆、政府采购、公务接待、水电油气及设施设备等系列节能管理规范,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五是不断完善节能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并坚持“四办”主任联系、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通报、监管巡查与定期例会、智能监控与保洁员划片包干、联络监督员等制度,设立监督电话、征求意见薄和网络QQ信息平台,形成了有效的节能监管体系。六是不断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出台并认真实施《江北区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并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考核权重由2008年的2分增加至目前的5分。建立了物业管理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目标任务与物业管理公司经济挂钩,实行节奖超罚,若未完成任务,要扣除当年合同总额的5%,并取消次年续签合同的资格。

(三)抓落实强化措施,切实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

针对能耗多、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把工作关键点放在抓好节能技术、运行管理和使用维护上,并在水、电、气、油等能耗的监控上狠下功夫。将公共机构节能和精细化管理作为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重点,坚持勤俭办事和抓大不放小,坚持“三个决不”的原则(即能控制的环节决不懈怠,能使用的物品决不更新,能节省的费用决不浪费),确保了工作有序有效。一是强化职能,着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严”字当头,严把“程序关”,严格公车管理审批,审掉不符合购置条件的购车费用,以及不按程序报批和不符合车辆统筹处置条件的修车费用。严格公务接待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标准和陪餐人数,坚持自带烟酒,实现了接待开支逐年下降10%的目标,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二是见微知著,着力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切实推行精细化管理,层层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在“护、控、堵、查、减”上狠下功夫,持续开展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升油、每一粒饭、每一张纸、每一分钱的“六个一”节约活动,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人均耗电量下降21.92% ,人均耗水量下降 23.66% ,每台公车耗油量下降20.58% ,单位建筑面积电耗量下降 22.06%,单位建筑面积水耗量下降23.87%。节约采购资金7000多万元、节约车辆统筹经费近700万元、食堂节约餐费200多万元,采购资金、车辆统筹经费、接待开支平均逐年下降了11.88%8%10%在节电方面,提倡近距离上下楼不使用电梯;合理使用设施设备,按季节和时段开关空调、电梯和供应开水、热水;严格执行巡查和通报制度,并将通报结果与本年度资源节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在节水方面,提倡按需取水、重复和循环用水,加强对用水设备的检查保养,有效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节油方面,加强公务车辆的使用管理,从审批源头上控制购车的价位、排量和油耗;公布定点维修企业承诺的优惠条件,有效降低了公车维修成本;加强车辆编制证管理,坚持执行公车消耗单车核算、按月单位公示、按季统计上报的制度,有效降低了油耗。在节约粮食方面,提倡机关职工食堂用餐按需取食、多次少取,通过健全竞争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堵塞了管理漏洞。在节约纸张方面,提倡纸张按需取用、重复和双面利用,严格控制文印数量,通过网上修改文稿、传输公文、发布标书和确认采购事项。在节约经费方面,严格执行会议费用标准和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今年以来减少各类会议20%。提倡少用一次性纸杯和签字笔,公用物品比较采购、阳光操作,严把“入口关”。 物品使用以旧换新、按需发放、定量管理,严格经费报销审批,严把“出口关”。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财政资金实行全年预算包干使用,专项资金使用要经过听证、评估等程序,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通过QQ信息平台掌握机关食堂用餐人数和收集意见;通过使用一卡通,实现食堂用餐、人员和车辆进出的智能管理;通过录像监控,加强楼层照明设备管理;通过运用网络对账、物的动态管理,从整体上改善了后勤管理状况,降低了能耗,节省了开支。

(四)抓科技强化改造,切实健全公共机构节能支撑体系

一是运用推广节能技术改造。以科技推广运用为关键点,以设施设备改造为突破口,邀请专家、评估机构和有资质的节能公司对现有的设施设备进行能耗“诊断”。对区行政服务中心65个公共机构的照明、洗手池龙头、蹲便器冲水装置等10多项水电系统设备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每年节约资金近100万元。仅2010年对区行政服务中心8台电梯安装的电能回馈装置,每月可发电4000多度,同时每月(夏季)减少电梯机房空调用电近4000度,约两年时间就能收回改造成本。区行政服务中心65个公共机构已全部使用节能照明产品,向其他公共机构推广了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40000余支。部分学校安装使用了区华新小学教师发明的智能照明节电器;路灯照明所将部分路灯更换为LED灯,环境卫生管理所利用中水清洗路面;字水中学自筹资金11万元对所有卫生间蹲便器冲水阀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水耗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0%,平均每月节约水费2万多元。二是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修建时,玻璃幕墙采用了双层中空玻璃,所有屋面采用了聚丙烯泡沫板,部分墙体采用了节能材料砖,中央空调采用了具有变频控制循环水系统的海尔节能空调。建新中学、观音桥街道等新建办公楼全部采用了环保节能产品。

 

    (重庆市江北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