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采取多种节能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目前为淮安市最大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卫生部指定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淮安市第一红十字医院。医院占地13.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张,年门诊量115万人次、住院5.2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医院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扎实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出“开源截流、节支降耗、修旧利废”的勤俭节约管理理念,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通过采取各项节能措施,每年节约能耗支出均在350万元左右。
一、精心组织,建全制度,狠抓落实,为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院节能工作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院节能办公室,把节能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制定“医院节能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节能工作管理网络。把创建节约型医院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全院各科室以都安装单独电表、水表,实行成本核算,与科室绩效直接挂钩。
二是开展车辆安全和节油工作。制订淮安市一院车队安全行车制度,所有车辆建立保养档案,实施统一加油和维修。对每辆车单独进行油耗统计,并制定油耗标准。年终核算时,控制油耗在标准范围内的给予表扬和奖励,超出的加以惩罚。
三是让每一位职工出点子,提出合理化建议,想方设法,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如在空调遥控器上张贴温馨提示“请将温度设定在26度以上”,开关旁边张贴“随手关灯”等。
二、创新节能举措,以合同能源为抓手,扎实有效开展节能工作
(一)实施合同能源管理
医院中央空调大型电机原生产厂家为了确保水泵运行效果达到其设定参数,选配了功率较大的电机。安装厂家为保证空调系统运行效果,同样选配了参数较高的水泵,这样就形成了双重功率的浪费。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医院与某节能服务公司签定了合同能源管理协议,对中央空调大型电机进行节能改造(节能成果进行分成,第一年为3:7,第二、三年为4:6,第四、五年为5:5),在水泵出口处增加一了台加压装置,将原来的55千瓦的电机更换为30千瓦的电机。节能改造完成后,经测算,能耗下降达45%,每年可节电15万余元。
此外,医院又与另外一家公司签定合同能源管理协议,对锅炉鼓风和引风电机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成果进行分成第一年为3:7,第二、三年为4:6,第四、五年为5:5),改造完成后,经测试节电率达25%,可节省12万余元,医院节能提成近4万元。
(二)抓好节水节电工作
一是全面改造供水管网。医院水工班在正常作业巡视时,发现宿舍区下水道有水溢出,经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发现存在多处漏水点。由于原水管网多为六七十年代铺设的老铸铁管,管网锈蚀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且管网铺设没有规划,没有图纸,因此维修十分困难。经院领导研究后,决定对宿舍区水管网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前每年宿舍区水费约75万元,改造后水费仅为28万余元,一年节支水费就高达47万元,节水率62.67%。2010年下半年医院再次对门诊系统水网实施了改造,改造后每年可节约水费达15万余元。
二是抓好日常节水措施。医院原按压式龙头一次出水8秒,而一般人用水只需3-4秒,技术人员通过剖析龙头结构,对龙头实施了技术处理,通过限制按压龙头的行程将出水时间控制在3-4秒,改造后耗水量仅为以前的一半左右。此外,医院还更换了200多只老式水龙头,改造了80只热水龙头、70只按压龙头,更换调整了550只座便器水箱,减少无效用水。经过节水措施的落实,医院每年可节约水费65万余元。
三是扎实抓好节电工作。医院利用三台大型制氧机进行中心供氧,每台压缩机功率为35KW,连同辅助设备,满负荷约为140KW。改造前,日耗电3200KW,工程技术人员想方设法对其实施了节能改造。项目完成后,经检测,实际耗电量为2600KW,每年可节约电费18万余元。2009年下半年,医院投资4台大型设备,需增加专用供电线路,如购买新变压器,需50余万元,我们对旧变压器和配电设施实施改造,只用了12万元,节约经费38万元。此外,医院将空调等辅助设施每天运行缩短半小时,每年节约电费20余万元。目前,医院使用节能灯具2800余套,节能器具普及率达100%。
(三)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
目前,医院共在2号楼、3号楼、4号楼、10号楼、35病区、急诊室、治疗室、南院学生宿舍、东院学生宿舍、一分院等十处安装了太阳能供水系统共计1300平方米,每年可节约燃煤800余吨,节约开支约60万元。
(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
中央空调冷凝水原设计为回收至锅炉房直接作为软化水进炉利用,因冷凝水硬度超标不能直接进锅炉,便将其引至锅炉房储水箱与冷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充分利用余热的效果,再将其用于烟道除尘和冲洗垃圾桶。每年可回收热水约23000吨,每年节约燃煤约500吨,节约经费达43万元。病案室没有取暖设施,如安装空调需重新布置电缆,投入较大。在实地查看后,发现在病案室东侧下水道上方路面温度超过40度,经查证此高温系冷凝水排放所致。于是医院对冷凝水管道实施技术改造,将热交换器冷凝水引到病案室,使其在室内管道和散热片中充分散热,既解决了病案室的取暖问题,每年还可节约电费约8000元。此外,还将门诊热交换器冷凝水引到手术室作为热源取暖,并对热交换器实施自动化改造,每年可节约经费5万多元。
(江苏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