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强化”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3-14 15:0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吴晋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这既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生动写照,更是党政机关高效清廉形象的有力展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部署要求,按照“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预算管理改革目标,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持续优化收支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节约意识,提升资金使用质效。学校校委班子提高政治站位和行动自觉,充分认识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意义,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过紧日子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到位。以校委会第一议题、校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学法等形式,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条例》《浙江省机关运行保障工作条例》,印发《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工作清单》,把过紧日子思想贯彻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同时,统筹过紧日子与党校事业发展的关系,着力在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上下功夫,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办的事一件不落。具体来讲做到“三个好”:一是坚持好原则。坚持标准、提升管理,加强预算管控,全年按照5%的幅度压减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同时,增加了学科建设、“八八战略”评估及新型智库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二是把握好方向。坚决把牢各类支出底线,持续做好收支结构的调整优化,保重点支出占比逐年提升,保人员、保运转支出占比趋于稳定,一般性支出占比逐年降低。三是聚焦好重点。持续深入挖潜,不断增强预算统筹能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约束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拓展学校可用财源,真正做到开源节流。 

  强化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管理体制。习惯过紧日子,必须打破原有的旧思想观念,向改革要动力,向制度要保障。该校以预算绩效管理为主抓手,将厉行节约、集中财力办大事贯穿资金分配、会计核算、政府采购、财务监督等活动全过程。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修订学校内部控制手册,每年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内控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和整改清单,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加强内控信息系统建设,改变六大经济业务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财务管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以信息化手段助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建立健全成本统计分析机制,贯彻落实《浙江省机关运行保障工作条例》要求,研究制定科学量化的分析指标,建立历年成本消耗数据库,分析校区运行成本使用规律,合理确定年度成本控制目标。近两年以来,人均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 

  强化归口管理,压实内控管理责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必须明确内部归口管理,强化执行管理和目标责任。一方面强化预算绩效目标,将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予以细化、量化,探索建立支出标准体系,实现项目支出标准全覆盖,将支出标准应用到预算评审、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全过程,发挥支出标准在过紧日子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约束。另一方面建立过紧日子责任落实机制,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制定习惯过紧日子工作清单,将压实“过紧日子”主体责任等8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为25项具体举措,明确办公室、行政、财务、总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过紧日子工作机制落细落实见成效。 

  强化监督检查,健全评估评价机制。坚持过紧日子,不仅要靠自身讲政治守规矩,也需要发挥监督检查评估评价等外部手段的作用。一是发挥财会监督作用。强化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完善资金使用流程,全面加强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纪检监督紧密结合,紧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主体责任和执行责任,从管理源头和制度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风险。二是发挥常态化评估作用。建立健全常态化评估工作机制,以评价指标客观性、可比性和约束性为原则,研究制定量化评价指标,定期反馈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督促整改,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相衔接,树立鲜明的评估导向。三是发挥绩效评估评价作用。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注重评价结果应用,力求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