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松散低效到集约高效 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探索实践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7-02 15:0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河南省三门峡市机关事务中心

    

  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加高效发挥其应有的保障效能和经济、社会价值,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节约财政资源、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提升机关运行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三门峡市机关事务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认真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组建三门峡市国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将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以管资本的方式,盘活挖潜存量资产,做到精准调剂、有效利用,促进资产优化布局、高效配置,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相关背景 

  2022年起,中心联合其他政府部门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摸底和整合,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集中管理。根据摸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收费性资产的有20家,涉及多种类型收费性资产270处,总面积约59.11万平方米,其中沿街商铺约6.3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约44.82万平方米,林地、田地、场地和设施等资产6.97万平方米,其他非临街房产1.6万平方米。从产权上看,有产权登记的资产约占5%,无产权登记的资产约占95%。 

  全市收费性资产每年的收益约3700万元,从租金收入来源上看,沿街商铺约1490万元,保障性住房约1878万元,林地、田地、场地和设施等资产约131万元,其他房产约252万元。从支出结构上看,与保障人员工资及机构运转相关的收入约1256万元,约占总收入的33.5%;与补贴业务经费及维修维护支出相关的收入约2316万元,约占总收入的61.7%;其他收入约179.2万元,约占总收入的4.8%。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门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利用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资产种类繁多、规模较大;二是管理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三是监管机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 

    

  探索实践 

  坚持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整合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综合性工作,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整合政府资源,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在资产整合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做到规范、合法、有序。一是在市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财政、国资、机关事务、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税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研究出台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时间节点、职责分工,对共性问题统一口径,对个性问题一事一议,强力推动改革实施。二是加强机制建设,各行政事业单位及其职能部门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资产管理全流程的制度细则,分级负责、分类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在遵循过紧日子、节约高效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资产绩效管理制度,研究制定资产管理绩效管理标准,开展资产绩效管理评价,确保规范有序、合理高效利用资产。 

  坚持专业运作,注重实际成效。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后,要优化完善“集中统一、分类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高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和运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改革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坚持专业化运营,探索通过多种方式盘活资产,提升运营效率。在组建市级经营性资产运营平台公司基础上,整合机关事业单位所属的物业、会议、后期服务类企业,选拔专业团队,对移交后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性国有资产进行专业化运作,力争实现企业资本金、资产收益及效率明显提升。二是坚持市场化运营,坚持公开竞价,对入市交易的处置资产,全面推行市场公开竞价招租、竞价转让、竞价拍卖,确保资产处置全过程公开透明,防止资产处置中的价值低估、利益寻租等问题。三是坚持集约化运营,将可用于市场化运营、符合市场需求的经营性资产整合打包、整体注入市级经营性资产运营平台公司,壮大企业资产规模,提高市场信用评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融资能力。四是强化资产处置收益的全过程管控,资产处置收入由统一监管平台扣除税费后统一上缴财政,坚持收益集中统一分配,优先支持城市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助推城市发展提速。 

  坚持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探索畅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与经营性资产转化机制,建立并细化资产接收、处置、运营各环节的流程,研究出台资产移交、税费缴纳、资产收益、考核管理、信访稳定等配套措施。二是对手续不完备等问题,在追根溯源、厘清责任的基础上,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政策支持,规范决策审批程序,理顺资产权属关系,为资产市场化运营创造条件。三是加快资产大数据应用,加快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展示可共享、可调剂、可运营等资产信息,强化大数据分析利用和风险预警,为资产统筹盘活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突出矛盾。一是聚焦清查资产底数,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审计部门牵头进行全面核查,全面覆盖收费性资产,全面摸清资产底数,真实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形成待统筹盘活资产清单。二是聚焦产权登记办理率较低情况,由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配合,按照“先易后难、有序办理”的原则将统筹盘活的资产划转到新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名下。 

  坚持制度先行,提升监管效能。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确保集中统一监管工作落实见效。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市场化改革入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注重发挥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三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确保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