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推进勤俭办事行稳致远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1-27 16:0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蒋鹏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江苏省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牢记机关事务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职责使命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管好资金、盘活资产、节约资源,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执守简朴,控成本、讲绩效、提效能,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 

    

  坚持改革创新、试点先行,充分发挥公物仓资产盘活作用 

  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持续做好国管局公物仓创新试点后半篇文章,建设虚实并行的公物仓运行保障体系,健全资产调剂、配置、处置联动机制,实现省、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5级信息互联互通、业务一网通办、资产全域共享。建立专业服务团队,提供仓储、物流、安装、交还“一站式”服务。截至6月底,全市实体仓超1.2万平方米、虚拟仓近700个,入仓资产累计8358件、价值8560.53万元;已调拨500批次、3898件,减少财政新增支出7584.62万元,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建立资产调配机制。在“资产云”系统设立公物仓专用账户,打通不同性质单位间资产调剂瓶颈。明确将闲置、超标准配置、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一律纳入公物仓,包括房产、车辆、大型仪器设备、临时机构配置资产、场所资源、服务设施、罚没资产等。工作专班和重大活动保障物资等由公物仓集中购买、统一提供、周转使用。打通公物仓资产向社会捐赠通道,推动二次闲置资产助力乡村振兴、便民服务等公益事业。 

  建立智慧管理机制。统筹省、市两级公物仓、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及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多平台联动,健全资产运转机制。构建“线上+线下”共享共用平台,实现资产信息“一键查询”、在仓状态“实时公布”、资产调配“线上直达”。分门别类设置调入、维修、处置、借出“数字仓”,全面畅通资产信息沟通和调剂使用通道。通过平台数据定向分析,防止借出资产二次闲置。 

  建立标准规范机制。在全省首创星级公物仓考核评分实施细则,明确体系构建、仓体建设、平台运用、运行机制、日常管理及运行效能等实施规范,鼓励各辖市(区)对照开展星级创建。《公物仓资产出入管理规范》常州地方标准已审核立项;同步参与省级公物仓机制创新标准制定,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指南》国家标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整合利用、集中共享,以公物仓“小切口”做实资产管理“大文章”。 

    

  坚持集中统一、分类施策,持续提升办公用房使用效能 

  管好办公用房。将原市食药监局大厦与新北区常高新集团生物医药孵化器大楼置换,统筹安排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5个单位入驻孵化器大楼办公,已置换房产近1万平方米。将原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等单位的8处老干部活动中心,优化整合到新龙大厦、格林大厦。在不改变房产权属的前提下,将原质监局大楼、金谷大厦近2万平方米优质闲置机关房产下沉到钟楼区政府,提供给“三新”经济平台使用,助力城区经济建设;将市级机关存量办公用房调剂至清潭新村第五社区使用,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条件。 

  盘活闲置用房。将地段较好、交通便捷的市税务局闲置1万平方米办公用房,调剂给市文联、邮政等6个单位使用,已调剂房产14批、45处。盘活地段好、年代新、收益高的2.3万平方米市级机关经营性房产,授权局属事业单位直属房管处经营管理。目前,出租房产49处,出租率90%左右,合同年租金600余万元。拍卖老、旧、小、偏住宅、商铺,已出售房产13套、建筑面积1203.79平方米,上缴财政2650余万元。 

  整合服务用房。优化档案管理,将分散普通存放改为集中专业库存,各单位一般不再单独设置档案室,市行政中心腾出80余间2500平方米库房用于日常办公。充分挖掘服务用房潜能,集中办公单位共享共用会议中心、机关书屋、市级机关道德讲堂等。优化整合内部会议室,兼顾党建、工会等需求,实现一房多用、一室多能。 

  规范业务用房。根据国家、省、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要求,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技术业务用房核定办法,明确其概念、配置方式和标准。收到用房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审定单位性质、现有用房、配备依据、必要性分析、配置方案;没有行业标准的,委托专业评审机构评审。已核定市环境监测中心、车管所和五星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等9处技术业务用房。 

    

  坚持改革创新、一体推进,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运行成本 

  保障一体化。从市域统筹、全省试点到国管局创新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设区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一体化保障平台,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通、运转畅通、信息互通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保障工作机制。在常规派车基础上,积极运用合并派车、顺风车等方式,保障公务用车有序调配、高效使用。开发“常来常往”微信小程序,市域层面,年调度车辆约250台次里程3.5万公里;跨区域层面,与13个省市合作,统筹调度189台次里程2.8万公里。公务出行成本较租车降低35%,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配置绿色化。2023年,全市党政机关更新新能源汽车193辆,在全省率先规定使用财政资金配备公车单位100%购置新能源汽车。72家单位完成建桩布点,配备充电枪1200余支,做到有车即有桩。对短途且等待时间较短的公务出行,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101辆,较租车压缩车辆30%。连续3年组织50余家车企、90余个品牌、160多个新能源车型进机关参展,推介新能源技术,引导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 

  运行高效化。在保障行车安全和政务运行前提下,提高公务用车购置更新条件,由使用年限8年、行驶里程20万公里以上,调整为使用年限15年、行驶里程30万公里以上,进一步压缩车辆购置数量和经费。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派驻”保障模式,收回年行驶不足5000公里的派驻车辆,形成统分结合、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配置机制。3年来,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油料、维修、保险等费用逐年下降,单车运维成本全省最低。 

  管理精细化。实行公务用车编制、权属、配置、运维、处置、经费管理“六统一”,创新维修、保养、租赁市场化改革,规范加油、保险、维修、租赁信息化管理,出台车辆有偿使用和结算办法,确保行车费用更加节约可控。2023年,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运行次数和行驶里程同比增加,但单车运行成本2.03万元,较2022年下降5%。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车辆加油费、维修费分别为100.6万元和42万元,同比下降14%、20%。 

    

  坚持善作善成、稳扎稳打,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推动绿色能源利用。以“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公共机构楼顶、停车场、车棚、走廊等可利用空间资源,市行政中心及两馆屋顶安装7000余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市行政中心新能源停车场年发电量15万度,年均节约标准煤约285吨,相当于年减少碳排放176吨。据统计,截至6月,全市在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34个,建设面积4.468万平方米,装机容量4.93兆瓦,党政机关可建光伏“见板率”73%。 

  推动“零碳机关”建设。对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公共机构碳排放计量指南,组织开展碳排放量统计,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建成中德产业园公共机构光储充放一体零碳微循环系统。建成市行政中心、第一人民医院等8个综合能源托管项目,年节约3941.6吨标煤。积极开展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绿色就餐活动,建立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公共机构推广投放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推进垃圾资源化处理。 

  推动标准示范引领。出台《公共机构绿色办公区评价导则》省级地方标准,对公共机构绿色办公区进行星级评价。《党政机关食堂餐饮节约管理规范》和《党政机关反食品浪费工作指导手册》地方标准出台,《公共机构新能源充电站管理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已立项通过。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9家,全国水效领跑者1家,省级能效领跑者12家,省级节能降碳示范单位85家,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点2家,省级节水型单位28家。 

  推动管理能力提升。推动公共机构开展供水管网节水诊断,新建建筑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综合利用指标核算、数据分析、标准参考等,实现节能监督数字化。联合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等宣传活动,累计100余万人次参与,共同营造绿色低碳氛围。全年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资源消耗同比下降0.73%、4.3%、4.41%,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坚持紧扣中心、集中统一,全面推动机关运行降本增效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为核心要求,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使命担当,主动把机关事务放到国家治理体系中考量,放到全市中心工作中谋划。从顶层设计出发,理顺并强化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以及新能源应用推广、财务结算、反食品浪费、社会化服务监管、机关事务采购等行政管理职能,从源头加强集中统管,实现降本增效。 

  当好财务管家。局属市级机关财务结算中心全力开展财务集中核算,主要负责账务报销、会计处理、报表编制、数据提供、档案管理、财务监督、政策咨询、子女医疗统筹、配合巡查审计等。累计服务单位从2001年的28家、2006年的39家,逐年增长至61家,年度核算资金23亿。人员从2名社会化用工逐年增至8名事业人员和8名社会化用工,以每个单位配备财务主办和出纳2个岗位计算,每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开支几百万元,极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开辟集采新路。联合市财政、采购部门构建机关事务集中采购目录,统筹推进公务用车加油、保险、维修、租赁“四个定点”、办公家具及机关食堂食材集中统一采购。建立“采购需求部门—采购工作组—局党组会”审查决策机制,根据采购项目性质,实行预算金额分级管理。联合财政、教育、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和供销合作总社,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食堂食材线上集采,“以量代价”降低采购成本,“智改数转”营造阳光采购环境。截至6月,集中统一采购单位37家单位、57个食堂,日均保障用餐人数约5.5万人,年节支率近10%。    

  形成勤俭合力。充分发挥“项目化管理”攻坚克难优势,针对传承与创新、规范与高效、优质与节约等新课题,努力践行“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明确“一处室一目标、一单位一任务”年度重点项目,全面把好立项关、落实关、验收关,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贯穿全年度、落到各部门,将勤俭办事理念落实到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各项工作。与市、区两级纪委监委对全市党政机关开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督查,常态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引导规范公共财力合理支出,规范权力运行,树牢节约理念,养成廉洁习惯,让过紧日子深入人心,让节约文化蔚然成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