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领 创新驱动——雄安新区机关事务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河北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雄安新区因改革而生、惟创新而强。7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近年来,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锚定新区“展五新”“聚要素”任务目标,聚焦集中统一管理,连续开展“制度建设年”“数字转型年”“能力提升年”“创新示范年”等创建行动,一体推进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节约化、暖心化建设,探索创新了一条富有雄安特色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提升治理效能为基,下好规范管理“先手棋”
改革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制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近年来,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立足新区大部制、扁平化管理体制,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坚持后勤服务社会化方向,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管理内置、服务外购,统分结合、保障有力”的原则,不断优化管理保障服务各项职能配置,既精简了机构人员、节约了行政资源,又规范了服务标准、提高了工作效能。新区本级机关事务系统初步构建了由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宏观管理,事业单位综合协调、保障重点,后勤服务100%市场化、社会化供给,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为高效保障30余个部门正常运转和2000余名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制度建设是推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以资产为基、勤俭为要,出台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使用单位职责分工和协同关系,压紧压实各方监督管理责任。依托数字化转型,不断向内深挖办公用房资源潜力,推广使用二维码智慧标识,做到人员与工位一一对应,工位标识化管理覆盖率达100%。出台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厘清机关事务与财政部门的职能边界,实现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包含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在内的新区本级各类公务用车从编制、配置到使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集中统一管理,为全面规范公车使用管理、科学提升保障效能夯实了制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雄安新区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谋划开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建设,按照“标准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工作思路,组织各业务口干部职工参与内部规范编制,认真倾听服务保障一线工作人员意见建议,确保规范源于实践、归于实践。目前,以实施方案为引领,以地方标准建设为支撑,以100余项内部规范为补充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雄安新区机关事务标准体系正加速构建,着力推动服务保障有标可循、高效管理有标可依。
以护航中心大局为要,探索高效保障“最优解”
推动办公用房集约共享高效利用,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能、降低机关运行保障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缓解新区建设发展中办公用房资源紧张局面,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持续在优化功能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共享共用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提升资源保障质效。新区所有办公室均采用大开间形式,实现对整体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针对各部门党建工作、会议保障及跨部门办公等现实需求,统筹打造共享党建活动室、共享视频会议室、共享办公室,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共享高效利用水平。开展会议保障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办公区服务用房资源配置和整体布局,更好满足新区公务会见、专题会议、视频会议等多场景保障需求。立足新一轮机构改革,科学优化各办公区功能布局,将职能相近、业务关联性强的部门机构调整到同一办公区集中办公,实现政务集群式整合和组团式布局,部门沟通更加便捷,职能服务更加集中。
合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是提升公车运行保障能力水平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结合新区建设发展实际,探索推行派驻管理模式,将部分车辆派驻到新区本级行政部门,进一步提高公务出行响应速度和保障效率。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通过框架协议形式积极引入优秀租车企业参与公务出行保障活动,大力推广编制内机要通信用车定向租赁,并推出日租车、自助用车,建立健全了以“定向租赁”保日常运转、以“一事一租”保短期任务、以“自助用车”保临时需求的多层次多渠道供给模式,大幅提高了公务用车运行保障能力水平。今年以来,新区本级“自有公车+社会化保障车辆”累计出车12000余次,高效保障了各类公务出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近年来,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制定新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十四五”规划,设计发布雄安新区节能宣传形象“雄小芽”,打造标志性节能景观和生态岛、能源站等节能示范场景,指导新区及三县165个部门建成节约型机关,在节能降碳方面的典型做法获评河北省2021—2022年度节约型机关示范案例。立足办公区水资源节约利用,健全节水规章制度体系,强化用水过程管理,全面更新配备节水器具,建立资源使用监测平台,实现对用水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聚焦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打造“海绵城市+污水回用”节水循环系统,每年可节约水资源约3.3万立方米,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获评2024—2026年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强化对新建公共机构业务指导,将节能理念融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新区新建公共机构全部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节能降碳成效显著。近期,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被多个国家部委联合评为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024—2026年度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持续巩固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成效,目前,新区本级公务出行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7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被国管局评为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
以心系干部职工为本,打好竭诚服务“暖心牌”
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通过不断整合优质保障资源、创新服务举措,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便捷高效的食宿保障。坚持“机制+技术”双创新,通过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支付平台,推动新区本级各政务办公区机关食堂互联互通,干部职工可采取刷脸付费方式就近选择用餐地点,解决了跨办公区办公就餐不便的难题,并为新区本级机关食堂全面推广公务活动“廉政餐”夯实技术保障基础。立足新区建设发展阶段易地交流干部和新入职干部职工住宿保障现实需要,制定出台“1+3+N”配套保障政策,探索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分级分类推进的保障模式,并秉持职住平衡原则,积极做好适配房源筹集工作,持续为服务对象提供暖心、舒心、温馨的一体化住宿保障。
信息化是提升服务保障工作质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以信息化赋能工作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多元服务应用场景,推动服务保障更富质量、更有效能。依托信息化建设,将新区本级800余间办公室、2900余个工位及600余套周转住房等保障资源信息全部录入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可视化管理,资源分布和整体利用情况一目了然,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奠定工作基础。推动信息化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重塑人员授权、办公用房、食宿保障等10大类80余项业务办理流程,突出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干部职工通过在平台内填写统一规范的业务保障申请单,后台自动将各类业务保障需求拆解派发至对应工作条线,变传统线下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孤岛式”审批模式为一站式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坚持效果导向、靠前服务,积极与新区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累计为400余批次1600余人次新进干部职工预先开通门禁、就餐、办公、住宿等保障权限,有效解决传统线下模式授权审批流程长、效率低的问题,做到人员未至、服务先行。
干部职工满意与否是检验机关事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雄安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秉持发扬甘为绿叶、甘当老黄牛、甘做无名英雄的“三甘”精神,创立暖心化服务品牌“雄小勤”,多措并举办实事、优服务,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幸福感、获得感。探索创新办公区分区管理机制,开放办公区内160余个停车位资源,为市民群众入园办事和干部职工通勤提供便利。打造职工之家文体活动场所、自然景观打卡地、园区直饮水等设施设备,持续提升办公区文明形象。推出机关食堂外卖服务,更好满足干部职工堂外用餐等多元保障需求。提出“不满意,请找我”服务承诺,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建立部门联络员早餐会沟通机制,开通微信服务热线和线上满意度评价,多渠道、多路径收集倾听干部职工内心呼声,实时回应诉求期盼,将暖心服务送到服务对象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