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厚植思想根基——“1+3”模式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幼儿园党总支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幼儿园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承担着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干部职工适龄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任务。幼儿园党总支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讲话和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为引领,用好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1+3”教育模式,厚植幼儿教育思想根基,努力打造服务机关、服务社会、教学一流的党政机关幼儿园。近年来,幼儿园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300余项集体荣誉,多名教师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
幼儿园现有教师220余名,其中党员72名,是支撑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园党总支注重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党员教师立足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奉献青春。充分利用新教师入职、教师节等重要时节,组织开展学园史、讲传统、铭初心、担使命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教师筑牢理想信念、接续奋斗的思想基础。定期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教师到乌兰夫纪念馆、革命烈士公墓、大青山红色教育基地等,感悟革命先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传承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建+”作用,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院校开展支部交流共建共享活动;与武川县、土左旗、卓资县等地幼儿园结成“党建+业务”帮扶共建关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红色教育工匠”职业追求,实行“强师计划”,通过老中青传帮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园党总支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工作重点,多措并举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怀。利用园文化长廊创设“重走长征路”“美丽中国主题展”“腾飞的中国”等独具特色的园所环境,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祖国日新月异的变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由家长和幼儿担任护旗手,在国旗下讲故事,教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演唱《我爱你中国》、表演《祖国祖国我爱你》歌舞等。在“我用树叶绘中国”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不同形状的落叶,用稚嫩的小手将一片片树叶撕成不同形状,利用树叶的颜色展现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在拼贴过程中感知祖国疆域的辽阔。
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增进幼儿对56个民族团结进步的认同感。每年5月民族政策宣传月、9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结合教学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绘本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佳话贯穿到语言、社会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帮助幼儿感悟民族团结精神,带领他们参观博物院,聆听“北疆桦歌”“亮丽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组织幼儿拼接“蒙古马”模型,体会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制作石榴籽手工作品,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照片变成一个个石榴籽装饰到石榴背景图上,形象直观地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幼儿园党总支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让他们从小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利用传统节日,指导幼儿编织端午节五彩绳、制作中秋节月饼、书写新年春联等,让孩子们感触传统习俗。组织背诵唐诗宋词、品读节气文化,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国粹文化融入班级教育,结合班级特色创设班级文化主题桌,打造以“茶文化”“剪纸工艺”“京剧脸谱”“汉字演变文化墙”为主题的班级文化,通过制作中国结、展示文房四宝等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幼儿园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常规教育、混龄教育中融入新的元素,教师爱岗敬业意识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推动了“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实现了品牌与服务相结合的目标,得到了机关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