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推进市级机关公务用车运维保障改革
文/尤培东
“苏州市级机关办公场所分散,派驻车辆多,但他们把购置、加油、维修、过路过桥费的‘钱袋子’抓在手里,全部列入管理局的经常性项目预算。从预算申请开始,对运行经费实行全过程监管。仅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加油经费统管后,就解决了1000多万的资金沉淀问题……”2023年江苏省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会议暨专项领域建设推进会上,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对苏州推进机关公务用车运维保障改革作出评价。
2022年以来,苏州市积极应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的形势变化,着眼破解现实难题,扎实推进市级机关公务用车运维保障改革,摸索了一套公务出行有效保障、运维经费节约可控、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公务用车运维保障模式。
困境:公务用车管理集中度不高
由于苏州市级机关单位集中度不高(2015年约31.8%),2015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市机关公务用车采取统一调配和派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即由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小范围集中统筹使用,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行政执法车由各单位统筹使用,其余各部委办局每个单位保障1辆应急机要用车。所有公务用车产权保留在各单位,运行费用预算在各单位公用经费中定额安排,运维保障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上述模式最大程度保障了各单位用车的便利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问题相继出现:一是公务用车管理集中度不高,与上级有关集中管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二是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有盲区,尤其是运行经费支出归类不明确,存在混用情况,有的甚至将运维费弥补其他公共费用开支。公务用车装饰经费无统一标准,易产生过度装饰等问题。三是公务用车运行支出年度预算固定,用车多的部门不够用、用车少的部门有结余,导致运行经费预算与决算差距较大,且经费预算在各单位,给市财政灵活控制支出总规模、按需调整预算带来困难。四是部分预算有结余的单位年底用经费充值加油卡,造成大量财政资金沉淀。
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集约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方向,会同市财政局广泛调研形成初步改革方案后,征求重点用车单位意见建议。同时,对接定点加油站、保险公司、汽修厂、ETC运营公司、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运维技术保障单位,商讨具体配套措施。2022年11月,《苏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运维保障改革方案》印发,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改革:取消公务用车运行定额预算
规范公务用车购置和处置,明确公务用车购置经费由公务用车协议采购价、购置税费、装饰费组成。其中首次对装饰费标准作出规范,5座及以下不高于2000元/辆,9座及以下不高于3000元/辆,其他车型和特殊用途公务用车装饰费“一车一议”。明确公务用车处置的主体为公务用车产权单位,处置后所得按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规定上缴。
优化公务用车运行经费管理,取消公务用车运行定额预算,公务用车燃油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费、维修维保费等相关预算列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经常性项目预算,实行集中支付。公务用车运行中其他零星支出在各单位公用经费中统筹。加强过路过桥费管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设专用账户,定期结算过路过桥费,市级机关相关费用均在此专用账户内封闭管理。规范燃油费管理,实行公务用车加油“一车一卡”,建立加油卡母子卡制度。母卡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子卡由公务用车产权单位管理;每辆公务用车绑定的子卡根据车型灵活设置余额阈值,低于阈值后自动从母卡中扣款补充。
完善运维保障改革配套措施,深化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应用,升级苏州市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自动对接;实行“先传数据、再付资金”,确保相关费用集中支付。逐步推行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公务用车相关经费,为市级财政经费数字人民币支付增添新的应用场景。推广新能源公务用车购置使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更新,每年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达到50%(2023年实际达到60%以上);根据中央、江苏省对新能源汽车的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管理制度。
成效:极大降低公务出行成本
改革实施近一年来,苏州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在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全方位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此次改革充分考虑市级机关实体化集中统一管理条件不成熟的现实,坚持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在不改变各公务用车产权单位对车辆权属、运行管理、处置等主体责任的前提下,依托管理平台,通过运维费用统一结算、集中支付等方式,实现了公务用车“软”集中管理。
改革前,管理平台虽涵盖更新申请、经费预算、购置审核、完税上牌、使用管理到报废(拍卖)处理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但运行费用管理基本处于“平台外运转”状态。改革后,通过升级平台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统计车辆加油、保险、维保等费用支出数据,真正实现了公务用车“一车一费”的精细管理;同时进一步优化管理平台的公务租车管理功能,确保了公务出行监管的全方位、全时段。
通过开设专用账户统一结算,化解了各单位用车的苦乐不均,杜绝了财政资金躺在充值卡中“睡大觉”的问题。通过规范相关费用标准和精细管理,极大降低了公务出行成本,根据改革后1至10月实际支出测算,运维费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3.5%,租车费用同比下降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