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发声,让歌声更好听
文/黄训国
“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古时候,人们就开始把唱歌作为抒情咏怀的一种方式。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专业晚会、歌坛选秀、KTV、抖音、快手等唱歌场景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人人唱歌的时代已经来临。
唱歌很容易,把歌唱好却很难。如何从唱歌小白变身歌唱达人,发声练习必不可少。发声练习不仅对歌者有益,对所有声音和语言工作者都有好处,同时还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介绍几个基本的歌唱发声技巧练习。
气息练习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以一个端正的姿势坐好或者站直,双手叉腰,身体不要僵硬和松垮,自然把腰杆挺直,小腹放松不要提气,调整呼吸,用口鼻同时吸气,把气息吸到肚脐下三寸丹田处的感觉,吸气时肩膀不要提起来,不能吸到胸部,放松肩部和小腹,让气息感觉吸得很深。
然后,双手叉腰吐气。吐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外吐气的同时收小腹,把气息慢慢吹出,这时小腹会有力度地往里收,而叉腰的双手感觉到有力量往外扩张,反复几次做深呼吸。另一种是迅速收小腹的同时吹气,双手叉腰,用小腹突然发力的感觉把气息吹出去。这样练习3到5分钟,就会感觉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好听,声带发声时也会感觉是闭合的,而不是松散不集中的声音,而身体也会随着吹气慢慢热起来,甚至是出汗。练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口干和头晕,这是正常现象,可以缓一缓再练。
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会让人发出很有底气又清脆明亮的声音。首先,双手叉腰,肩膀放松,吸气入小腹,快速吐气的同时发“哈、哈、哈”三个音,就像哈哈大笑的感觉,小腹是紧绷的,一口气发一个“哈”或者一秒发一个,依次下去。小腹在发音的时候是迅速而有力地收,嘴巴自然张开,舌头不动,然后找到上文提到的吸气的感觉,突然发一声“哈”,然后连续发出清脆明亮的“哈”音。
发这个音的时候喉管不要僵硬,也不要往下用力压喉结,只是靠小腹快速收缩的弹力把声音直接弹出去,自然弹出去的声音才会好听。如果喉部用力过猛,声音会失去弹性,也不清亮,就会产生一种肌肉绷紧的喉部用力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喉音”,这是不利于发声和嗓子健康的。
叹气式发声
人在疲惫时长叹一口气发出“哈啊”或者打哈欠时的发声,都属于比较好的发声状态,因为口腔和喉管道是松弛的。叹气和打哈欠时吸气比较深,发声也就有底气。但打哈欠发声时,哈欠不能打得太过了,也就是在打哈欠前吸气之后再发声比较好,这种发声方式被称为“半打哈欠”式歌唱。用这种方法发声会找到声音上下通透的感觉,可以结合音阶用“啊”唱出来进行发声和演唱。
弹唇练习
弹唇练习,也叫打嘟噜练习,有的人不用学就会,有的人掌握不好技巧也打不好,总会断断续续的,这是因为气息配合不均匀,小腹力度使用不够而导致的声音不连贯。要做到连贯的打嘟噜,就得配合气息均匀发力,小腹往里收的同时发出“嘟噜”的声音,注意力不在嘴唇而在小腹的发力力度上。
嘴唇微微闭上,深吸气不提肩膀,吐气时感觉小腹的力度收缩而发出嘟噜的声音,看看谁的嘟噜打得最持久,长此练习会感觉小腹很酸。喉部放松,小腹用力是为了解放喉部的力量,无论什么时候发声和唱歌,喉部力量一定要放松,如果放松不了,就可以一边摇一摇脖子一边打嘟噜发声,来达到放松喉部的效果。如果嘟噜打好了,就可以试着用打嘟噜的方式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比如唱《绒花》,体会一下打嘟噜唱高音时小腹的力量是不能松懈的,根据这种感觉来演唱完整歌曲,会发现唱歌轻松了很多。
如果唱歌时总感觉唱不好或者高音唱上不去,就结合打嘟噜的方法,体会气息的运用,这样反复练习就会收获更加自然且有气息支撑的歌唱了。唱歌时一定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和肯定,感受小腹一直往里收。
唱歌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方法得当,多数人都可以把歌唱好。那些过于夸张的表情和姿态都不利于自然发声和歌唱。德国诗人海涅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自然的歌唱就是把内心想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真实地说出来,再配上音符,从而实现说话的语言旋律化和歌词的语言音乐化。
我们都觉得小孩子的声音特别好听,干净纯美,清亮悦耳,没有一丝杂质。那是因为孩子的心里很干净很单纯。一个歌者的歌声里一定会蕴含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诚和善良,透过歌声能听出故事和人生。所以,唱歌好不好听,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个人的人生经历。
(作者为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男高音独唱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