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应急保障的实践与思考
文/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政府应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对机关事务应急保障工作也是重大考验。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应急保障体制机制建设,把管理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应急保障服务,是机关事务现代治理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把应急保障作为全省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制度机制,寻求能力提升路径,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2014年公布《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规定县以上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机关后勤应急保障制度。2016年发布《四川省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把应急后勤保障作为中长期建设目标。同时,全省机关事务系统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省局及时修订完善公务用车应急保障专项预案,绵阳等地制定《集中办公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等内部工作标准,不断优化应急保障管理流程。主动对接、协调联系应急管理部门,加强机关事务应急保障工作沟通交流,不断强化相关部门对机关事务应急保障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2018年,省局成为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全省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考核检查。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省局成立应急服务队,明确应急处突、应急保障和日常管理等职责任务与流程标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系统内应急保障,并快速融入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置体系,立足发挥反应迅速、协同有力、救援有效的机关事务应急保障作用。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四川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立足自身职能,主动作为,重点围绕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后勤服务等方面,为政府应急保障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局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的批示要求,会同省直机关工委、财政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印发疫情防控工作文件。联合省直机关工委成立21个联合督查组,对90余家省直部门干部职工节后返岗上班疫情防控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主动筹集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同时,配合卫健、应急、公安、交通等部门,调派9800余台次疫情防控保障用车,支持省四医院3批次派出16名医护人员参加四川援鄂医疗队。
在2019年“6·24”茂县山体垮塌应急救援中,省局发挥公车平台统一管理优势,第一时间选派优秀司勤人员,集中车辆开赴灾区,保障救援人员人员往来突发事件现场和应急物资的运送。在2013年“4·20”芦山地震、2019年“3·30”木里森林大火等救援行动中,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成立物资保障机构,参与跨部门、跨行业应急物资协同保障,采购相关防控物资、生活物资,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配发,为救援提供了有力的后勤物资保障。近年历次地震发生后,省局立即开展机关办公用房震情排查统计工作,为抢修排险和恢复重建提供数据依据。组织统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受损情况,关爱干部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特别是应急资金,及时对受损房屋进行维护修缮。
省局将应急保障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研究讨论,不定期组织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应急演练。在国家防灾减灾日制作主题展板,向干部职工发放防灾减灾实用手册,播放宣教片,强化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省直机关婴幼儿园常年常态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和应急物品互动体验,省四医院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桌面推演、半年1次实兵演练。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年在集中办公区组织开展市直部门、区县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秋季机关安全运动会,着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应急”的良好氛围。省国资委等部门的机关服务中心坚持每年会同社会化物管企业组织开展1次应急后勤练兵。
四川机关事务应急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现代化高质量应急保障要求还存在差距。从全省系统看,特别是县区单位普遍缺乏完整的应急保障组织体系,没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指导职责。与政府应急主管部门的联系协作不深入,尚未完全融入政府应急指挥组织体系。在政府统一组织的重大应急事件处置中,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责任务还不明晰,存在着“哪些该保障、该怎么保障”的困惑和“没安排不保障”的窘状。《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制度,但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全省部分市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制定了应急保障预案,个别单位还没建立基本制度和配套政策,缺乏专门规范的地方标准和内部标准。尤其是应急后勤物资的储备标准没有建立,造成应急后勤物资保障不足。
总结过往实践,由于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性的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组织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度还不高。一是保障范围较窄。在政府统一组织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除应急保障用车外的其他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到位,间接导致其他应急职能部门对机关事务部门参与认同度不足。二是保障措施较少。保障手段中备选方案较少,效率不高,缺乏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三是保障物资不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几乎没有相应数量的应急后勤物资储备,难以适应突发事件处置时高效有力的保障要求。
下一步,省局将结合现代应急保障工作特点,着力抓牢关键环节,夯实保障基础,突出保障重点,提升保障能力,为政府应急处置提供高质量的机关事务保障。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一方面,下大力抓好《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基本制度和配套政策、保障标准,特别是后勤物资储管标准,建立督查制度。在编制全省机关事务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突出应急保障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明晰工作责任,配备人员力量,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与应急、公安、卫健等职能部门以及基层社区街道的常态化联系,建立应急协作机制。
制定预案,适时修订。根据突发事件类别、等级等进行划分,注重应对方式、物资数量、保障重点等方面的区分设置,明确组织指挥体系、分工职责、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突出科学性、完备性、实操性,并做好与省政府和应急主管部门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评估修订。
强化研究,注重应用。联合四川大学、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重点课题研究,从行业作用、体制机制、制度标准、原理机理、流程环节等入手,探索建立健全机关事务应急保障体系理论基础。加强研究成果应用,在内部迅速转化为应急保障的有效手段措施,在外部广泛宣传,强化机关事务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强化培训,增强意识。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加强指导培训,研讨剖析应急保障案例,加强领导干部应急决策、应急处置等能力培训。强化应急意识教育,加强应急预案普及,确保干部职工明确突发事件应对中自身的职责任务,切实提升应急保障认识和主动性。
加强演练,保持战力。按照实战化要求,设计多元化场景开展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实兵演练或桌面推演,做好演练的评估、分析和总结,提升精准决策、快速响应、熟练实施的能力。
注重维保,确保效用。规范和优化各类应急保障物资的“储、携、运、管”,加强物资储备的管理,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注重对公务用车、办公设施设备等应急物资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在应急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充分发挥使用功效。
- 附 件:
- 主办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bm42000003 京ICP备05034951号-1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51号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 邮 编:100017 推荐浏览分辨率为 1280 X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