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机关事务工作概况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31 11:1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新加坡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采用高度社会化运营模式,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对我国机关事务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机关事务管理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立和职能情况

  新加坡政府自成立之初,主要继承了英国殖民地时代的政府组织架构体系,经过52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机关事务管理之路,为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族群和睦以及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加坡政府体系架构内并无专门负责统筹政府机关事务的管理机构,部分业务的管理和协调职责由各政府部门分别承担,各司其职。例如,政府办公用房统筹和基建项目等由国家发展部牵头负责,政府采购由财政部牵头负责,公务人员基本工资福利待遇由总理公署下属的公共服务署统筹协调。

  各政府部门内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设置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机构和人数较多的部门(如外交部)自行设立内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内设专门的行政事务管理局,负责行政事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也有许多政府部门未设专门机构,主要工作职责由内设相关司局分别承担。

  (二)具体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办公用房。一是统一管理。国家发展部下设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局,负责政府办公用房的规划和建设。其中,市区重建局负责土地规划,建屋局负责办公用房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建筑结构调查以及地基工程检查工作。二是产权国有。新加坡政府办公用房所有权属于政府,日常维护由各使用部门自行负责。三是服务外包。新加坡政府机构各部门将办公用房日常保洁、维修等业务外包,费用从各部门行政经费中支出。

  2.工资福利。总理公署公共服务署负责制定公务人员的薪酬福利和奖惩政策,还负责制定公务人员定期涨薪机制。总理公署作为新加坡政府的中央枢纽,下设12个内部司局和3个法定机构(新加坡政府为了促进全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管理,成立了一些集政府职能与企业经营为一体的组织,称为“法定机构”),其中公共服务署的职责和地位较为突出。新加坡公务员工资福利有以下特点:一是高薪制度。新加坡以“高薪养廉”制度闻名世界,高级公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企业高管人员相当,位居世界前列。普通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年终奖金较为丰厚。二是福利保障。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备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职务越高、工龄越长,公积金就越多,购房时可支取的额度越大,养老和医疗待遇越高。

  3.住房保障。一是国家主体保障。新加坡实施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基础、以组屋为重点的民生住房制度。建国后,新加坡政府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目前新加坡有83%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中,10%的居民拥有自己的私人住房,其余7%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房内。二是公务人员纳入国家住房体系。公务人员没有特殊的住房优惠政策,按照婚姻情况、年龄、工资等标准统一参与政府组屋项目排队。申购组屋时,国家以公积金形式给予补贴。此外财政部管辖的金融机构还可为中高级公务员购买私人建筑商兴建的高档住宅提供优惠贷款。

  4.公务用车。一是专车专用,严格限制使用范围。除总统和总理配有专车和司机外,其他部长级高官没有专车,但配有公务用车,用途仅限于日常公务使用。二是车补货币化。其他公务人员工作期间因公外出须使用私人交通工具或乘坐公共交通,凭票据报销交通费。三是购买服务。政府用于接待高级代表团的礼宾用车均需临时租用,使用部门自行付费。

  5.政府采购。一是统一平台。《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日常采购项目由财政部负责,该部制定政府采购框架指导意见并负责运行政府采购网上平台。该平台是一站式的网上采购平台,政府部门采购项目的需求、过程手续、评估要求等都发布在该网站上,进行公开招标。二是招标择优。供货商可以通过该平台浏览招标项目,下载招投标书填写完毕后上传投标。财政部联合审计署对投标项目进行审核后,择优确定供货商。

  6.法律保障。新加坡在一些综合性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中均能找到法律依据和指导意见。涉及政府办公用房的有1999年颁布的《建筑管理法》,涉及住房保障的有《中央公积金法》,涉及政府采购的有2012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等。

  二、新加坡机关事务管理模式分析

  新加坡采用统分结合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在核心领域集中管理,其他领域分散管理;采用高度社会化的机关事务管理机制,政府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督,保障了工作开展的专业性,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一)统分结合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保障了机关的高效运转。涉及政府核心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公务员薪酬等由专业部门负责,确保公平和效率高度统一。其他后勤服务工作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交由各自内设机构通过向社会购买等方式分别承担,增大了后勤服务工作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二)推进依法和高效行政,降低了政府运行成本,提高了公共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政府不断调整优化组织架构,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招投标机制,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深入推进政府事务社会化,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新加坡政府将大量后勤保障工作面向社会开放,将政府从繁杂的内部事务中解放出来,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主业,成为打造“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前提。同时,这也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政商关系,促进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政府项目建设,客观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四)将公务员福利纳入统一的福利保障体系。有组屋和住房公积金等国家政策兜底,既解除了公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公务人员为国效力、为民众服务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公务人员摒弃“特权思维”,杜绝腐败的产生,树立国家公职人员廉洁高效的正面形象。

  三、新加坡机关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进机关事务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政府缺乏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机制,缺乏“顶层设计”造成机关事务改革步履维艰;三是过度依赖市场会导致计划性和公平性不足,“以人为本”理念难以体现。

  新加坡政府已经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不断尝试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加以改进和完善,包括进一步强化总理公署等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政府的权威和地位;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为维护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高效运转争取更加坚固的民意基础。

  四、新加坡模式对我国机关事务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新加坡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的优势和决定性作用,可以提高管理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有利于监督管理。

  (二)深入推进集中统一管理。新加坡实践表明,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统筹利用资源、节约运行成本、提高保障质量,是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合理集中政府权力发挥规模效应,能够有效集中资源推进业务落实,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推动机关运行保障服务管理立法。新加坡机关事务工作背后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标准体系支撑,我们应借鉴新加坡实践,用立法形式明确机关事务各项业务的管理机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系统化建设的思路构建体系完备、规范清晰、便于操作的机关事务法律法规体系。

  作者单位/国管局政策法规司  侯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