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机关大院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
广州市天河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结合实际,把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机关大院建设”工作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文件的切入点,学深学透并学以致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建设“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之中。
一、以培养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广州市天河区机关大院占地不大,但位置重要,是广州中心城区的首府之地;人员不多,但关系到全区的行行业业,大院生态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院内干部职工乃至全区干部群众的绿色意识、审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此,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区领导的指导下,从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入手,营造绿色文化氛围,通过耳濡目染,让生态文明理念入心入脑。
1.通过外观改造营造环境氛围
我们在大院绿化、环境布置、宣传栏、设施设备、建筑材料、餐厅食材等方面注重渗透环境意识,营造环保氛围。一是讲究花草树木的品种和造型。在大院现有绿化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丰富品种,专致造型,打造移步换景效果,悬挂二维码牌示,凸显大院环境氛围的作用。二是打造字画长廊和院落小空间。盘活闲置的长廊和院落,悬挂相关内容的字画,摆放自己拼插的盆景,安置书架、书本及电子读物,让墙壁说话,让景物说话,营造环境氛围。三是巧设警示标识牌。将节水节电低能耗、少油少盐保健康绿化美化健身心等内容,通过小而精的标识呈现,内涵丰富而又精致美观。
2.通过开展活动营造精神氛围
精神氛围具有引导作用。我们利用相关节日宣传生态文明,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低碳出行日等特定的日期,我们用海报、信息、问卷、宣传品等在大院开展活动,增强群体生态文明意识。同时,邀请学校的学生带上自制的环保作品到大院进行展示,学生小记者还对大院干部职工进行采访,增进大院干部职工的环境意识。
二、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作为工作方式
后勤工作纷繁复杂,我们在优化环境的同时,注重节约,依据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大局上整体推进,在细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使节能减排环保工作稳中有序,系统推进。
1.垃圾分类,先行先试
2012年7月,我局在机关大院各单位办公室主任会议上提出了“安全、有序、低碳、高效、和谐、幸福”的大院管理目标,自此,我局紧扣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在低碳环保工作中,我们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自行设计垃圾分类箱,通过宣传、督促、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14年,区机关大院成为广州市首批机关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大院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全区各机关推进垃圾分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作为区机关大院,做好系列节能减排工作,对院内干部职工的影响及全区各行各业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一是节约用电。我们对十六年前建造的空调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引导大院及相关人员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节约用水。在宣传节约用水的同时,我们用最低的成本改造了大院的用水洁具,疏通了“地下河”,在绿化微景观改造的片区内取水灌溉花草树木。三是改造厨房炊事用具,用电磁炉替换燃气炉;采用复合式治理技术,安装油烟净化及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净化油烟;从源头控制厨房清洁用料的数量,减少环境污染。
四是积极倡导节约粮食。预估就餐人数,从源头减少食材浪费,开展健康餐饮文化建设,引导大院干部职工平衡饮食,科学用餐,不暴饮暴食,参与光盘行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不讲排场,追求实效,以热情替代菜式过剩的“盛情”,以味美替代花色品种繁杂,在简约、清新而又情真意切的氛围中完成接待任务。
3.节约人力,鼓励创新
生活科引进机器人技术用于削面,缓解了人手不足的困境,又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强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建科充分发挥设计才能,在办公室公共场所改造时,力缩空间,高效利用场地,将午休床嵌于文件柜中;行政科给花草树木设置二维码,介绍植物的品种、习性、产地和相关的历史、文学诗词等,将丰富的内涵浓缩于小小的二维码中,既美观又节能。灵活运用“屋顶绿化”理念和技术,让盆景上墙,在大院推出小格块状的垂直绿化,省了空间,增了绿意,美了环境。还开发了创意盆景,将果蔬、绿植作为材料,在大院“小平台”和我局各科办公室推广,启迪大院干部职工的思维,引发他们在家中,在办公室尝试蔬菜、中草药盆栽实践,扮靓了家居和办公室环境,收获了瓜果、汤料,凭添了生活情趣,支持了垃圾减量。
三、以推出亮点作为基本动力
我们按照局制定的《创建绿色机关大院,丰富阳光后勤品牌活动方案》要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精诚协作,狠抓落实,坚持经济适用与节能环保相结合,使生态文明机关大院建设在绿化、美化、亮化、特色化方面见成效。
1.呈现花园的视觉美、人性美
我们在大院绿化工作中提倡景观化、人性化,让每一处可绿化地覆绿,让每一处绿化地成景,让每一个景观处留人,让每一个留人处融情。树木花草相映成趣,小路小凳融情入景,四季时令挥不去绿意盎然,忙碌岁月挡不住五彩缤纷。
2.渗透学园知识味、文化情
将闲置的长廊开辟成书画长廊,我们邀请书画名家把墨宝交给我们定期展出,开阔大院干部职工视野,熏陶中国文化情结,邀请漫画专家创作环保专题作品,配合大院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定期展出专题板报,同时热心为大院相关办展单位服务,间或邀请相关单位办展。
在大院多处配置书架、报架、电子读书屏,方便大院干部职工工作之余阅读充电,鼓励相关部门将举办知识讲座、展览、朗读会等活动的广告在人流聚集地展出。
在餐厅推广“五色”餐饮文化(蓝色礼仪文化、红色烹饪文化、绿色低碳文化、黄色制度文化、橙色养生文化),以小餐厅引出大文化。通过学习、融合、实践,达到文明用餐、礼貌待人,科学用餐、营养均衡,节约用餐、摒弃浪费,安全用餐、卫生健康的效果。
3.创设乐园的愉悦与舒心
大院绿荫错落,花香次第,工间休息时特别是在暖阳的冬日,不少干部职工在院子里消食散步,他们喜欢观赏南门的鱼池,欣赏水草的多姿摇曳和石间植物的顽强坚韧;他们喜欢一边圆润一边凹凸可磨脚掌的小径,重拾孩提的童趣;他们喜欢小径的木石相嵌的小长凳,坐着、聊着、欣赏着;他们喜欢花木镶嵌着的墨绿色的二维码牌,扫一扫就了解了眼前不认识的植物的名称、习性、特点、用途及文化渊源;他们喜欢大礼堂的舞台,因为中午或下班后,这里有瑜伽或八段锦的课程,热爱健身的人们享受韵律,伸展有些疲劳的身躯;他们喜欢餐厅,这里有大家常常惦记着的、不断推陈出新的出品。我们在耕耘“人人和谐、物我交融”的乐土。
4.营造家园的温馨与和谐
阳光后勤品牌在大院得到认同和推广。心态阳光、事态阳光、物态阳光浸润着大院。早上,低碳徒步出门的人出汗了,有温水淋浴间;头发、衣服淋湿了,有电吹风;扣子掉了,有针线盒;行动不便时,可借用坐厕凳;工间休息,有自助咖啡、新鲜橙汁机;没时间找书借书,有精心准备的书籍供借阅;餐饮材质虽不昂贵,但品种多且不断更新,应节汤、解暑茶定时供应;没时间买菜的双职工们,还可以在冷柜拿到当天下单的新鲜菜料。工作人员从领导到门岗、保洁员都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四、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前进目标
我们提出了建设“安全、有序、低碳、高效、和谐、幸福”大院的目标。数年来,我们一直依托“三岗两站”(党员示范岗、青年成才岗、巾帼文明岗、党代表工作站、幸福加油站)平台,不断创新大院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探索、总结、完善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示范性,以保持创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讲究科学性,确保大院的有序和高效
在大院管理中,我们力求不断发现与摸索管理的规律性,按照管理的规律办事,以主动、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大院干部职工的需求,推敲管理的程序性,理顺工作流程,达到快捷效应。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掘后勤创新空间,通过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2.讲究系统性,确保大院工作整体推进
我们运用系统论作为指导,既注重内部的协调,也注重外部的联系,既关注点上的工作,又使每一个点上的工作紧紧围绕大院管理目标,使各项工作有重点、分层次不断得到推进。发挥局党代表工作站的作用,由六个小组对接40多个单位,点对点服务,架起牢固的连心桥;和属地天园街派出所共建,构筑牢固的战斗堡垒,确保大院安全。在大院一体化系统中,突出了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管理和被管理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共建共享阳光后勤品牌。
3.创建示范性,呈现启迪作用和催化作用
机关大院,不仅是区的政治和行政中心,更是区的对外展示窗口,做好做优做新各项工作,能对整个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机关大院呈现的人文、科技、绿色等多方的要素,一旦具备了示范性,很快能得到相关组织和人员的认同,而这种认同,能通过组织内有关个体的信息来维持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使示范作用辐射、激励组织和个体自我发展并产生群体的吸引力,助力区的工作推进。
几年来,我们力求大院低碳化,使其简约适度、绿色环保;力求大院景观化,使其移步换景、赏心悦目;力求大院现代化,使其耳目一新、创意不竭;力求大院人性化,使其温馨舒适、和谐幸福,以此实现启迪作用和催化作用。
作者/广州市天河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