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灶台锤炼火热的精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膳食处侧记
郭京生
每天到机关食堂就餐,您关注更多的可能是饭菜是否可口,是否有新的花样值得品尝,但对承担供餐任务的那些人和事可能知之甚少。现在,就请您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随着我们,去看看那些为您提供饭菜的人,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前行,怎样在火热的灶台前锤炼火热的精神吧。
倡读书,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你好,要借什么书?”
“借本《舌尖上的中国》。”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流动图书室里,一位厨师前来借书。
膳食处的临时聘用人员,都是外地农民工,吃住都在中心,业余时间没有什么活动,下班了,大家要么躲在宿舍玩手机、看电视,要么结队去逛街、上网吧,要么就聚在一起抽烟、喝酒、打牌,既不利于身心健康,又容易滋生矛盾。中心领导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由中心办公室成立流动图书室,选购了200余册党史、励志、专业等种类图书,供大家借阅。
厨师长张振东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后,深有感触。他说:通过看书,对芋头、笋等食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有了详细的了解,对以后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食材,物尽其用,珍惜菜农的劳动,做出大家喜欢的菜肴很有帮助。同时,也学到了我国南北地域许多特色菜肴,利于开发新的菜品。厨师吴世凯在读了《食物相克》一书后,做汤时试着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调整配料和食材,煲出的汤不仅口感好,也更符合营养科学的要求,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服务员刘岩在读完《我的中国梦》后感慨地说:“有梦想就会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服务员汪金梅在《北大气质课》读后感中写道:气质是人的坦荡胸怀和成人之美的气度。通过读书,自己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也克服掉了。
一张一弛,动静合宜。除了购书,让他们与智者交流,提高修养和技能外,服务中心还集中购买了羽毛球、乒乓球、象棋、跳绳、篮球等器材,下班后可以在宿舍外打打球、下下棋、跳跳绳,有时还会组织几场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餐饮服务工作。
搞军训,严整作风,促进团结
稍息、立正、向右转、齐步走……
部机关西院内,两排穿着工装的“兵”正顶着火热的骄阳,在教官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训练。细看这些“兵”,就是一群厨师、服务员组成的“火头军”。为锤炼过硬的作风,着力打造一支“高效、团结、严谨、守纪”的机关高素质餐饮服务队伍,中心邀请驻部武警派人对他们进行军训,内容包括军姿、纪律、内务。
谈到这次军训,厨师和服务员兴趣盎然,期间还相互调侃几句。站军姿时,男同志组成的队伍站在太阳下,女同志组成的队伍站在稍有阴凉的地方。因此,男同志取笑女同志说,那是怕把你们晒黑了,玩笑中也充盈着同志间的友好。
然而,军训场上,两队相互“较劲”的场面依然热烈。服务员汪京梅原地休息时,还在反复练习动作。她觉得军训很新鲜,在学校没有体验过。她认为,军训让她们理解了什么是战友情,这对增进同事间的感情有作用。服务员陈晓杰对武警官兵的内务津津乐道,非常佩服。她有些羞怯地说:通过军训,自己在宿舍也一改以前被子胡乱一卷、东西乱扔乱放的毛病,现在收拾得整齐多了。厨师王晓春说,以前就想当兵,觉得军人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气质,很羡慕。参加军训让他过了一把瘾,既强身健体,又提高了纪律性,还体验了一下作为军人的威严,对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男女两支队伍就有模有样了。“开始可不这样,站军姿总有几个打晃的,左右转都会弄错方向。”有着近30年兵龄的膳食处张志强处长,总结这次军训的体会是: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大家既学到了军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雷厉风行的顽强作风,不畏艰难的英勇气概,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对中心的归属感。
上党课,坚定信念,树立理想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团结协作,构建和谐集体”、“学无止境”、“爱岗敬业是走向成功的基础”。这是膳食处今年上的四次主题党课。“从井冈山革命精神,到团结协作,到学习进步,再到爱岗敬业,中心领导和处领导亲自给我们作辅导,对我们走好人生路、端正人生观十分有帮助。”
张灵芝刚到膳食处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面点技师。她工作上进,勤奋好学,在中心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拿到了西点师、裱花师等技能证书。她做出的乳酪、香蕉蛋糕、泡芙等西点,不仅色香味美,而且花样繁多,干部职工称赞她做的点心,比西点店的还好吃。去年她作为我部中央国家机关烹饪技能大赛的优胜代表,还在人民大会堂发言。难能可贵的是,张灵芝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追求,在精神上也有着追求,那就是积极要求入党,并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膳食处厨师吴世凯感慨道:“我刚来时只有30岁, 是一名普通的切配工,如今15年过去了,我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热菜厨师,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各类比赛拿了不少的大奖,带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成长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心党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结合党课教育,膳食处还组织大家学唱革命歌曲,并坚持在早晚例会集体传唱。如果您有机会走近他们,有时会听到厨师做着饭、服务员布着餐、洗着碗,都要不自觉地哼唱几句。除了唱一些经典革命歌曲外,他们还改编了《咱们厨师有力量》、《餐厅服务传递爱》两首歌,作为反映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处歌。
一首红歌一面旗,一支红曲一把号。历久弥新的经典革命老歌,在膳食处这个基层处室中,正于精神的细微处,激发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展厨艺,促进交流,提高技能
去年“七一”,在部机关东、西两院的餐厅入口,摆放着这样的一桌厨艺展览:高耸的延安宝塔,飘扬的红色党旗,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这不是革命圣地的微缩景观,而是膳食处在举办“发扬党的传统,祝贺党的生日”厨艺展。鲜明的纪念主题、科学的营养搭配、精湛的雕工技法,尽管只是简单的几种菜品和甜食,但组合在一起,俨然展现出别有韵味的红色历程。
“呵,这宝塔原来是胡萝卜做的,党旗原来是蛋糕,灯笼原来是小面点!”“龙须面拉的和头发丝一样,手艺真不错!” 这些菜品虽然看起来精美高档,用的却都是不能再普通的草根原料:家常所用的豆芽、鸡肉、萝卜、白面,既物美价廉,又营养健康;没有高深的烹制手段,都是最家常的做法,靠得就是厨师的一双巧手,一颗对党的挚爱之心,一种对烹饪的深刻理解。
展品中,除了主题鲜明的特色糕点,还有在中央国家机关烹饪大赛获奖的作品:银芽鸡丝、菊花萝卜和龙须面。这些美食引得机关干部职工驻足观看,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有的人还当场发到自己的微信上,并笑着说要让朋友开开眼界,为膳食处宣传宣传。
像这样的厨艺展,近几年间膳食处已举办过多次。他们坚持对厨师进行培训,并通过竞赛的方式,选出优秀人员,授予白案多面手、红案秀才、餐服标兵等荣誉称号。
抓团结,收获大奖,受到好评
大家常说膳食处是技艺精,奖牌多;作风实,服务好;人心齐、有活力。第一批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健康食堂;中央国家机关首届“中裕杯”大锅菜比赛,获得团体和个人热菜、面点、冷拼全部金奖;在中央国家机关烹饪大赛中,获得三金三银三铜以及两个优胜奖;获得国务院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部机关干部职工对膳食处的满意率是90%。
工作之余,膳食处就像一个家,大家有说有笑,活泼自然。常爱强副处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是兄弟姐妹;田惠芳副处长就是一位老大姐,年轻的服务员干脆称她为妈妈。工作中偶尔发生争执,事后主动化解,相互之间决不计较。在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的团队意识如钢似铁。
越是走近他们,我们越是感觉到,膳食处这支队伍就像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带的独立团,是干柴、是烈火,是一支有着强大精神和战斗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