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应善于决策
张春栋
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的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一切主意付诸实践,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这里讲的“出主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科学决策”。因此,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能,是领导者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诸因素的综合反映,也是检验现代化领导水平的根本标志。作为一级领导,必须加强决策修养,提高决策能力。
一是对上明。就是吃透上情,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意图,这是当领导做决策的首要学问和依据。用兵打仗,在选择主攻方向定下决心时,除了解敌情、我情、地形、水文、气象、社情等诸因素外,主要的还是根据上级首长的意图。据悉,以善于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著称的粟裕大将一贯强调洞悉全局,把上级指示精神吃透。在连续作战,频繁转移的情况下,每到一地,不论多么疲劳,他总是拿着中央的电报指示,反复对照地图研究。所以,当领导必须“站在凌绝顶,胸怀天下事”,做学习理解并创造性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明白人”。要胸怀全局,联系实际,提高对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这样在一些重大问题处理上就有了“主心骨”,领导决策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二是对下清。就是掌握下情,因为决策总是要付诸实践的。不准备实施,决策就失去了意义,而付诸实施决策的“基本实体”,那就是下情。这就要求我们对下情了如指掌,一清二楚。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熟谙实情。陈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研究情况,用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这同毛泽东同志把调查研究比作“十月怀胎”,把解决问题比作“一朝分娩”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调查研究不充分或了解的情况不准确,据此作出的决策必然失误。一般来讲,通过调查得来的材料越详尽越真实,据此作出的决策就越正确越优化。因此,我们在制定决策时要把下情摸深、摸透、摸细,使我们的决策更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能具有特色,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做到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