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的简朴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7-01-07 09:2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蒋光宇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代伟人,他在晚年写下了《我不需要国葬》的遗嘱:“如果我在他乡去世,请应将我的遗体运回家乡,不要举行任何公开仪式。我的墓地就是已经安葬了我女儿安娜的那块墓地,我妻子将来有一天也要安葬在那里。碑文是:夏尔戴高乐,生卒年。别的什么都不要。仪式将由我的儿子、女儿、女婿、儿媳,在我办公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安排,务必使之极其简单。我不要国葬,不要总统、部长、两院各单位和行政、司法机构参加。
    只有法国军队可以以军队的身份正式参加,但参加的人数应该很少。不要音乐,不要军乐队,不要吹吹打打。在教堂里和别的地方,都不要发表讲话。在议会里,不念悼词。举行仪式时,除了给我的家属,给我的那些曾经荣获解放勋章的战友,给科隆贝镇议会留出席位外,不留其他任何席位。法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男女,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我的遗体护送到我的墓地,以此作为对我的纪念。但是,我希望在安静的气氛中把我的遗体送到我的墓地。
    我事先声明,拒绝接受法国或外国的勋章、晋升、称号、表彰和声明。无论授予我什么,都是违背我的遗愿的。”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这位被世人誉为拯救了法兰西的英雄去世了。人们按照他的遗嘱,买了价值仅为72美元的橡木棺材将他安葬。他的灵柩由村里两个乳酪制造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屠宰工人的助手抬着,送到他的出生地——科隆贝镇双教堂村的墓地。他的墓碑上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至1970。”一点也没有对他生前的丰功伟绩的宣扬,一点也没有与他的伟大业绩相应的豪华陈设。
    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誉满全球,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财产。他生前曾表示,自己的后事一定要简朴。他要安息在自己的故乡,因为家乡的乳汁滋养了他。
    他的墓前没有石碑,只有一个既未雕刻也未油漆的十字架,上边刻着他的名字。墓地种满了白色的小花。并非小镇上的人们不想为这位伟大的同乡建一座坟墓,而是卡拉扬的后人坚持,只有遵从死者的意愿,才是最好的纪念。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墓地在距离莫斯科不远的亚斯纳亚庄园。坟墓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土丘,旁边立着一个极普通的小木牌。小木牌上刻着两行字:“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这个周围除了茂密的参天大树,没有其他任何明显的标志小土丘,每天都吸引着全世界数以千计的人来到这里。他们静静地站在土丘前,献上一束野花,表达自己由衷的崇敬。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轻轻地从小土丘前走过,仿佛担心会真的惊醒了沉睡中的托尔斯泰。
    哲学大师黑格尔是世界文化领域里顶天立地的人物,但他的墓地也很简朴、很普通。在德国柏林的一座极不起眼的公墓里,静静地躺着伟大的黑格尔和他的夫人。他的坟墓是18号,只是众多坟墓中的普通一个,与周围那些不计其数普通的平民坟墓没有任何区别。
    每一天来拜访黑格尔的人很多,大家往往要费一些周折才能找到他的坟墓。当拜访者站在这个简朴、普通的墓前时,每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都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这些人生最后的简朴,不仅无损于这些伟人和大师的光辉形象,反而使他们的灵魂更加高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