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接轨(幼教园地)
幼儿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接轨
●詹惠英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按照社会要求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启发幼儿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真正做到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接轨。
注重差异,有针对性指导艺术本身能给予人娱悦,绘画是一种快乐的创造。克拉帕瑞得曾说过:“使教育成为需要,使授课具有吸引力。”没有丰富、强烈的情感,是不可能画出有感染力的画的。如果我们墨守成规,一笔一笔地教画,呆板、乏味,谈不上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素质教育。
因此,根据幼儿年龄大小、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诱导。小班的幼儿可以说说做做,如画圆圈,一个圆圈接一个圆圈的画,看谁画得最圆、最大。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对物体也开始有了一定认识。教师可以用艺术化的语言,运用启发式教学,如在画完脸谱时,教师可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觉得他的样子长得怎样?看了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进而利用童话、诗歌,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其实每个幼儿对美术的领悟各有不同,欣赏层次也不同。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有些幼儿表现出较突出的独创性,有些幼儿却杂乱无序。这就是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它与幼儿感知力的强弱、敏感程度有关。教师应充分了解班上幼儿的能力水平,结合幼儿实际,分层次给予合理的美术刺激,让幼儿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对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教师可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在美术活动时,根据幼儿的能力分成A、B、C若干组,把每组的要求清晰的提出来,让幼儿明确教师的要求后进行创作。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认真观察了解幼儿,才能有效的教育幼儿。还有一种范例法,教师提供适当的范例,范例不能只有一幅,要从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侧面反映所要表现的事物。也可以两种方法同时运用到课堂上,例如,在进行大班美术活动时,水粉画《树》,在场地上贴上各种树的形状及不同侧面、阳光照射的变化的范例,并引导幼儿现场观察树的特点及形态。幼儿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按水平分成三组,并提出三种要求:第一组,要求幼儿必须画出两棵以上的树,画出树互相交错的外形特点及树叶的变化,阳光对树的影响,并在完成作品后,添上天空及草地的背景;第二组,要求幼儿找一棵自己喜爱的树进行绘画,能画出树的外形特点及树叶的变化,阳光对树叶的影响,并添上适当的背景;第三组,要求幼儿能绘画出树的基本形态及树叶的变化。
营造主动探索的环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有人曾说:“幼儿生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索者。”心理学家认为主动的快感对幼儿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他们有智慧的行为,即来自主动的发展。可见,幼儿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发展,并保持了较高的热情。
教师必须多让幼儿去探索,进而引发主动学习的愿望。首先,教师必须提供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材料及环境。如在幼儿进行《我爱动物》美术活动时,美工区内就要摆放各种动物的照片、图片、玩具,以及动物生活习性的资料。这种环境为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学习,较完整地掌握关于动物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创作奠定了基础。其次,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代替幼儿去解决问题。一次,一位小朋友用各种圆形木片,粘贴成了一只小鸟。可是他怎么摆也放不稳,很着急。老师建议他把小鸟粘在其它材料上,他进行了几种试验,最后把小鸟粘在平稳的树叉上,又稳当又好看。教师除了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环境外,还必须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在描述事物特征时,我们要让幼儿说不一样的事物特征;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要让幼儿体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构思;在评价时,要让幼儿找出其他幼儿画得好的地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教师还应当用各种形式锻炼幼儿进行创作,如:编织、粘贴、版画、陶泥、立体制作等,使幼儿逐步学会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同一主题。幼儿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总是特别留意,其情感、了解的程度是进行创作的前提。一般幼儿喜爱的事物有:房子、动物、车辆、美食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日常谈话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情,结合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幼儿一定会创作出生动有趣的作品。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艺术熏陶对于审美的形成多么重要。我认为评价及欣赏是提高幼儿审美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进行自由交流,设立专门的展览区,并给予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提示。例如在评讲幼儿画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小朋友们,小红画的狮子哪个部分画得最好?莹莹的画中最奇怪的地方在哪里?大家猜猜为什么会这样画呢?”幼儿通过观察、欣赏,可以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观察能力、绘画技巧。教师还应该定期让幼儿接触摄影师、画家、建筑师、雕塑家们杰出的作品。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结合游戏进行美术欣赏,并帮助幼儿学会分析,有选择地进行欣赏及评价作品。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一些关于画家的故事,及他们创作作品的成因等;课余时间,教师应鼓励家长多带幼儿到美术馆参观艺术家的作品展。通过耳濡目染,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及对生活的热爱。
美术活动本身就是欣赏美、创造美,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其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作者单位: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