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起点推进上海市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省部长谈后勤)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1-06-01 08:4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坚持高起点推进上海市机关后勤体制改革

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陈良宇

  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方方面面大力协同,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抓住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  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就是要着力推进管理体制、保障制度、服务机制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主要是改革机关后勤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监管模式和管理方式,目的是规范管理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革后勤保障制度,主要是改革后勤保障经费的预算与分配制度,保障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制度,机关干部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证的新型机关后勤保障机制;改革后勤服务机制,主要是改革机关服务运行机制和运转方式,逐步打破小而全、福利型的服务格局,目的是充分利用社会分工协作和市场资源,推动后勤服务联合,逐步扩大服务社会化程度,努力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从全市的层面来看,要及时组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后勤服务集团,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创造外部条件,就象上海的展览业一样,利用资源优势,组建大型公司,走出上海,走向全国。另一方面要及时研究制订政策法规和办法,使操作更规范。

  二、加强对全市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宏观指导  后勤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要明确资产的所有者、使用者、服务提供者的关系,三者主体要到位、关系要清晰。这次市政府明确凡政府投资的行政用房原则上都要交由机管局管理,由机管局作为产权所有者,对房子的使用、管理负全责。在这次市政府机构改革中,重新确定了市机管局的职能,主要是增加了其对全市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指导、机关服务中心设置及引进社会服务单位资格的认定审核、统一机关行政用房管理等职能。这个做法是符合改革精神的,较好地体现了机关后勤工作转变职能,以及加强宏观管理的改革要求。

  三、通力合作,确保后勤体制改革平稳推进  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积极配合。前一阶段,市编制、财政、税务、劳动社会保障、人事、机管等职能部门在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改革的平稳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还要进一步搞好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都应当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加强配合,相互支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共同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关键是要把改革精神和求实务实的态度统一起来,抓住重点,协同攻关。

  四、切实做好后勤单位部分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机关工勤人员为机关做出了很大贡献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昔日的贡献,走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更不能忽视他们当今面临的切身利益问题。而且一定要考虑到,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是有技术、有能力的,政治素质相对较高,千万不能忽视他们的作用和能力。后勤体制改革不是不要后勤,而是要把机关后勤纳入社会服务业中,使后勤事业发展得更好。因此,各部门领导要亲自挂帅、总负责,扎扎实实地做好后勤队伍中部分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五、勇于创新,进一步探索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关键是要抓住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比如,机关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开之后,如何理顺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之间的工作关系、产权关系、核算关系和收益分配关系;机关后勤部门如何转变内部运行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并正确处理内外两面服务及引入竞争机制的关系;在发展后勤经济中,如何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并努力创出服务品牌,等等。我们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就是要创出品牌。外部条件成熟了,政策法规到位了,机关各部门后勤改革采取何种模式,要靠典型引路,自由选择,不搞一刀切,给大家选择的余地。总之,我们要把做好机关后勤服务放到服务和服从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放到有利于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度去看待和研究,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思路。2001年 第6期 《中国机关后勤》         

分享到: